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奔向猝死的自由(徐凯文)

发布时间:2018-02-22 08:05:00 点击:

在过去三十年中,包括癌症、心脏病猝死、糖尿病、高血压和各种精神障碍之类的疾病都成倍甚至十倍的增长,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压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人们身心能够承担的极限。 也因此,当我的企业家来访者因为入狱回归到“正常”又“难得”的生活方式后,他的健康问题居然因祸得福地得以缓解。当然此处提示各位,入狱绝非促进健康的唯一有效方式。

3.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我有一个师妹,大概是我在北大见过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周围师长同门交口称赞。有一次我有一个急的翻译稿子,大约一周后要用,因为她英语超好,笔译口译业内一流,因此拜托她帮助翻译。她简单回复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我打开电脑,五千多字的完美译稿已经完成,距我联系她翻译不到8小时,发稿的时间是凌晨3点。我是又佩服又心疼,便去问她为何这样拼命?她淡淡地回复道,“完美是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富士康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感叹富士康的二代农民工的不自由,似乎有选择不加班的自由但实际上被环境裹挟,还是被动地去选择加班工作。 而我们的社会精英阶层,自由是嘴边最常用的词汇,近年来财务自由更是时尚概念。

人们为实现财务自由或者其他什么目标而拼命地驱使自己打飞的、熬夜、加班。但问题是真的自由了吗?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意志的过程中,忽视了家人,放弃了对孩子的关爱,等来了家庭危机、疾病甚至猝死,这样真的是你想要的自由吗?

在一个焦虑和压力倍增的时代,人们所做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在拼命地应对焦虑。因为房价的高昂所以需要挣更多钱,而美国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又是制造各种社会焦虑和恐慌来促进消费(典型的饥饿营销之父乔布斯也是过劳英年早逝)。

在人们自以为拥有和获得自由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被鼓吹出来的欲望和需要所驱使去自我毁灭式地工作,拥有的只是让自己通向疾病和猝死的自由。

所以,一个个身边本不该离去的生命的悲剧在告诫我们,我们不仅要问自己需要什么,还要再追问自己,这是我真的需要的吗?没有这些,或者慢一点再拥有这些可以吗?

10月5日,我和一些朋友去做了一次墓地游,在北京万安公墓看到了很多长眠于此的名人或者普通人,也读了很多墓志铭。在这些墓志铭中,我看到了他们一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看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更多的是亲人的陪伴、眷恋和爱。

或许,只有问过内心深处的自己,不为他人的意志、情绪、关系所左右而作出的选择,才是真正的自由吧 。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