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手机成瘾的界定

发布时间:2018-11-30 11:46:00 点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上网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校园、教室、宿舍、公交车……随处可见学生模样的孩子对着手机屏聚精会神地享受着手机里的网络世界。

思科澳大利亚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年青一代使用智能手机成瘾,并形成一些不好、甚至是危险的习惯,该公司首席技术官凯文·布罗什说,在接受调查的3800人中,每10个人中有9人智能手机上瘾,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每10分钟就要查一下手机。他开玩笑说,人身上有206块骨头,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手机就是他们身上的第207块骨头。

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青少年学生中,所谓的“手机族”、“手机党”、“手机人”、“低头族”、“电子仆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对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依赖已上升到上瘾的界限。

手机在满足青少年交际需要的同时,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诱发生理疾病,影响休息、睡眠,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增加经济压力,引发人际关系问题,导致人格障碍,降低理解能力,导致语言退化等。

青少年学生,尤其是职校生手机的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学生家长、教师最为头疼的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手机成瘾的界定

手机成瘾是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形成的继网络成瘾之后又一新型的成瘾现象。手机成瘾有多种叫法,如手机依赖、无手机依赖症、手机焦虑症、手机依赖综合症、问题性手机使用等。虽然叫法很多,但是其内涵和本质都是一样的,即都是对手机的一种依赖,是手机使用者这一主体在移动通讯技术条件下行为异化的表现。

最早关于手机成瘾的报道是在2000年,丹麦的一家诊所确诊了一例因发短信成瘾的患者,并且该诊所带头人MichaelJoersel预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因发短信成瘾而寻求治疗。随后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中国等国家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关于手机成瘾的案例报道,与此同时,这一现象开始引起各国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

对于手机成瘾的认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主要是由于对手机成瘾展开研究的时间还不长。国外的学者对于手机成瘾问题更倾向于问题性手机使用或手机依赖等术语,Madrid在“手机正成为一种重要依赖”中提到“手机成为21世纪最大的一种非药物精神强迫依赖症”。英国的YouGov研究机构在2008年提出“无手机依赖症”,无手机依赖症指当手机联系不畅通时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现象。EzoeSatoko等学者对手机依赖从行为依赖和躯体依赖两个方面给出定义:手机依赖是过度使用和间歇性的渴望使用手机。

目前国内对手机成瘾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是对手机的滥用或过度使用,是移动通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心理疾病。比如屠斌斌认为手机成瘾是“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手机成瘾本质上属于一种行为成瘾,是使用者由于某种动机而过度地滥用手机,从而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容易在生理、心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另一种观点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非是一种心理疾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生课题组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扩展阅读

烟台心理咨询首页

育心烟台心理咨询中心

烟台心理咨询师

免费在线专业心理测试(官方版)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常见心理咨询问题解答

心理专家解答来访者问题集锦

媒体报道及杂志约稿

心理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的步骤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