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心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周瑾

正确应对孩子的恐惧情绪

发布时间:2015-11-25 11:20:00 点击:

恐惧情绪从何而来?

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心理学认为,恐惧最初是指向死亡,然后才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更多的对象,例如社交恐惧、猫狗恐惧、场所恐惧等。恐惧来自于不安全、死亡、受伤害,是人类不可回避的原始情绪之一,它会伴随我们一生,因为恐惧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存在的情绪。


恐惧情绪的保护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恐惧是具有强大保护功能的情绪,恐惧负责开启人最本能的防御机制,从而使我们安全的生活。孩子需要带着与生俱来的恐惧与这个多变的世界打交道从而适应性发展。从母婴链接开始,到分离焦虑的体验,都是恐惧情绪在发挥作用。


婴儿期(0~1岁):恐惧主要来自妈妈的远离。

一岁之内是孩子安全感极低的阶段,恐惧感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找不到妈妈是最恐惧的事情了!还记得有部动画片叫《小蝌蚪找妈妈》吗?婴儿时期,妈妈的气味、声音、容貌,是最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的。例如,有的妈妈会经常换洗发水和沐浴露来用,甚至有很爱时髦的妈妈会换不同的香水,其实这样做容易使宝宝产生强烈地陌生感,从而衍生出恐惧情绪来。


对于1岁之内的宝宝来说,妈妈就是整个世界。虽然已经从妈妈的子宫里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可是小宝宝可不这样想哦!宝宝会以为妈妈和自己就是一体的,所以,一旦找不到妈妈,宝宝可能会有极其强烈地恐惧感出现。


应对妙方:

首先,妈妈们在生产后就不要经常更换沐浴和化妆品,香水最好不要使用,发型也不要变哦!因为这些都是宝宝找到妈妈的标志。


其二,经常抚摸会带来安全感受。顺着宝宝的身体,给予稍微有力的抚摸,是有益于宝宝心理成长的。皮肤是身体最大的感受器官,心理学研究证明,经常抚摸肌肤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感,还有良好的免疫力。


其三,如果妈妈不能经常陪伴宝宝,那么很简单,至少要准备一件带有妈妈气味的东西,例如妈妈的衣服。衣物上面沾有妈妈的味道,放在宝宝的枕边,会对宝宝的情绪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幼儿期(1~3岁):恐惧来自任何事物。

妈妈会发现,就算是一个毛绒玩具,有时候也会吓到孩子。为什么呢?因为体积过大!很多妈妈喜欢给宝宝买玩具,手感好的就是毛绒玩具了,买超过宝宝身体大小的毛绒玩具,对宝宝来说其实很有挑战性,因为动物的本能是恐惧比自己大的生命体,因此,如果要给宝宝大个的玩具,一定要妈妈先在宝宝的面前跟玩具玩一会儿,而且要玩儿的很开心,再尝试着把玩具给宝宝。现在的科技发达了,智能玩具越来越多,触摸就会发声,甚至会动!突然的声响和在宝宝预料之外的动作都可能会惊吓到宝宝。


应对妙方:

当宝宝对某件事物表现出恐惧感时,妈妈千万不要赶鸭子上架,急于锻炼宝宝的胆量而把宝宝推向恐惧是很糟糕的处理方式。合理的做法是:妈妈先来做示范。妈妈可以把宝宝害怕的物件“蹂躏”一番,或者做亲密的接触。例如动一动这个东西的某个部位,或者用力把这个东西扔出去等等,来告知宝宝,妈妈不怕,所以宝宝也不怕。如果宝宝仍然不能接受,那么需要等一等,妈妈可以把此物放置在较远的可以被宝宝看到的角落,让宝宝主动的接近、逐渐的适应。

 

学龄前期:对死亡的思考。

实际上3~5岁的孩子对死亡的思考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自我意识萌发的第一阶段,3岁开始迎来宝宝的第一个逆反期,宝宝开始把自己和妈妈分离看待,妈妈是妈妈,我是我!于是就产生了“万一妈妈死掉了该怎么办!”的恐惧感受,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对死亡产生的有意识地恐惧感。还有的宝宝表现为害怕外星人、怕突然有飞碟把自己带到另一个星球去,这些都是死亡恐惧的变相表现。


应对妙方:

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向宝宝解释“死亡”。人生对死亡的思考是分阶段的,5岁开始,宝宝会特别恐惧。一般这个时候妈妈无法清楚的说明死亡这个概念,因为说了宝宝也不能理解,甚至会让宝宝更害怕。这个时候不要给孩子讲解死亡的准确含义,而是要把死亡说得不那么可怕。心理学认为,这个时期父母需要给死亡予以梦幻的、童话的解释,不建议用大人的眼光去解释。因为到了十五六岁(青春期)的时候,死亡恐惧会第二次干扰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比较强大了,对死亡的理解也会更客观理性,所以在这个时期再做真正意义的解释比较安全。


当宝宝遇到恐惧的事情怎么办呢

宝宝在幼儿园里的时间会比较多,因此,可以借同龄孩子的行为消除宝宝的恐惧感。例如我曾经接手的一个案例就是这样,小女孩3岁半,天生胆小。除了家里的厕所,不敢上任何其他地方的厕所,因此在幼儿园总是憋尿,在午睡的时候就会经常的尿床。这个妈妈也尝试陪同女儿一起去上幼儿园的厕所,可是女孩离开妈妈就不敢了。我的建议是找一个平时跟女孩玩儿的好的小朋友,陪同她一起去厕所。久而久之,女孩就敢自己上厕所了。同龄人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为什么呢?因为有相似性啊。 


正确应对宝宝的恐惧心理,不仅仅是保护宝宝成长,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宝宝从小就学会“接纳情绪”。培养高情商的宝宝,理解和接纳情绪是基础。


原创:周瑾
微信公众号:xinlixuepindao(原创心理学案例、文字)

 

扩展阅读

育心烟台心理咨询中心

烟台心理咨询师

免费在线专业心理测试(官方版)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心理案例分析(二)

常见心理咨询问题解答

心理专家解答来访者问题集锦

媒体报道及杂志约稿

心理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的步骤

    优惠券申请50元
    【姓名】
    【电话】
    【提醒】填写真实信息仅限首次使用
    联系方式
      电话  0535-6286807  QQ 876800586
      地址  芝罘区南大街振华量贩10楼1007
    • 1
    • 2
    • 3